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论坛博客 | 通讯录
网站首页
组织沿革
光辉历史 续谱新篇 主要荣誉 名人传记
创业精英
老兵回首 战友情深
养生保健
新闻动态
通讯录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老兵回首 - 援越抗美 >> 正文
“六朵金花”“四盏灯”十个女兵使人敬
发布日期:2014/1/25 15:33:50    浏览人数:10058
版权归本网与作者共有,如有转载请标明出处。高炮六十二师战友网 www.62gps.com

“六朵金花”“四盏灯”十个女兵使人敬
——她们是桂林的骄傲
                                                             张啟珍
  自打凤凰卫视专题片《北纬17度:援越抗美中的中国军人》播出和《中国新闻周刊》总第368期刊登《十个援越女兵的“集结号”》之后,10个桂林复员女兵一下子成了桂林的新闻人物,一时成了桂林人民茶余饭后议论的中心话题:我们桂林还有这样的稀罕事,10个桂林女中学生竟能经周总理批准参加援越抗美,由红卫兵小将成为国际主义战士,跨越国境线,随同部队官兵一道,帮助越南军民抗击美军。六个女兵所在的文工队在越期间学英雄,唱英雄,自编文艺节目56个,下连队阵地演出62场,对鼓舞部队士气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医疗队的四个女兵,当年二月,她们在越南冰冷的河水中,几乎每天都要洗大量的绷带纱布,常常是一条河水被血水染红。为伤员手术用过的敷料里,有时裹着一节节肠子和碎肉……她们还经常站在凳子上拿着手电筒为给伤员动手术的医生照明……一些和10个复员女兵一起工作多年的桂林群众议论说:真是的,我们和她们中的一些人一起工作这么多年,也不知道她们当兵打仗的事,真不可思议。有人解释说:由于当年中国部队援越参战没有向世界公布,是秘密出兵,活着归来的战士档案中并无详细记载,而且要求参战人员继续保密。在那特殊的年代里,即使是亲朋好友,也鲜有人知道女兵们参加援越抗美的详细经过。还有人议论说:就凭她们当年坚决要求入越参战的精神就使人佩服,她们明知道炮弹是不长眼睛的,参战随时有牺牲的可能,但她们不怕,为援越抗美死也不怕。用现在的话说,白去送死。但她们却说心甘情愿。她们为“五个伟大”争了光。虽然几十年过去了,十个桂林女兵们结婚、生子、渐渐老去,却没有一个人忘记入越作战的往事,没有忘记长眠在异国她乡的战友。她们克服种种困难重返越南为当年牺牲在那儿的战友扫墓,圆了烈士亲人寻找烈士墓地的梦想。她们这种时刻不忘战友情,时刻为烈士家人着想的做法,太使人敬佩了。我们桂林为有这样的女兵感到骄傲和自豪。
  当地新闻媒体得知当年桂林10个女中学生的传奇故事。也都纷纷对她们进行采访:有人采访十个女兵援越故事,发表在刊物上和援越抗美回忆录中;有人采访十个女兵组织援越老战士和烈士家人赴越为烈士扫墓的感人故事,制成光盘,广为传播;有人采访十个女兵复员回桂林参加工作,在单位的表现情况,当初桂林市有关部门宣布十个复员女兵工作单位的第二天,她们就开始上班了。工厂的工作有固定的上下班时间,又是八小时制,当时,对她们这些从战场上归来的战士来说,和战场上不分白天黑夜跑警报,参加战斗相比较,那可是轻松的太多了,所以她们工作起来都很努力,又心情愉快,一个个都干得很出色,都成了厂里的骨干,受到厂领导和职工们的敬重。复员女兵王萍莉起初分配到桂林电机厂当学徒车工,由于她勤学苦练,善动脑筋,不到三个月,她加工生产的油泵电机零件比厂里所有的工人加工的零件质量都高,速度都快,在同一时间,厂里老工人车五至六个零件,她能车一百多个零件,大大提高了厂里的经济效益。她成了厂里人人都服气的生产标兵,先进生产者,市里的三八红旗手,并光荣入党。复员女兵蒙毅在企业不景气的时候,自动下岗,在战友们的帮助下办起了小博士中学生公寓学校,她对学生既关心爱护,又严格管理,不仅为学生家长解决了难题,还使不少学生考上大专院校。受到学生们的爱戴,不少学生亲切地称她“我们的好妈妈”。她的经验在全市推广,并让她在全市介绍经验,被桂林市评为优秀教育工作者,桂林日报曾以几乎整版的篇幅介绍推广了她的先进经验。女兵莫少兴几十年来一直是女兵们信得过所敬佩的带头人,“长征”时是长征队的副队长;入越作战期间她是师文工队的女兵班班长。她各项工作走在前头,不怕苦不怕累,荣立三等功一次,复员回桂林到工厂上班,她年年都是先进工作者、三八红旗手,并光荣的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优秀共产党员。退休后同其她女兵一起先后两次组织援越老战士和烈士家人入越为牺牲烈士扫墓,为纪念援越抗美胜利38周年,为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80周年,她和蒙毅、陈惠荣、王萍莉、宁如兰等女兵战友一起克服种种困难收集整理出许多珍贵的历史照片,先后编辑印刷了《永恒的纪念》和《血铸丰碑——援越抗美战争纪时图片集》。同时还制作了援越抗美图片展。陈惠荣、王萍莉负责布展,王萍莉负责设计,为中山市红色军事博物馆设计的展板高1.5m,长3m.。题目是《历史的见证,永恒的记忆——高炮62师援越抗美纪实》分前言、赴越参战战果辉煌;烈士英名永垂不朽;牺牲烈士名单;中越友谊万古长青;从红卫兵小将到国际主义战士;后记七个部分。展板图文并茂,文字3800言,入越作战照片72幅。展出非常成功。在中山市红色军事博物馆展出期间,有数以千计的观众前去参观,不仅受到广大观众的好评,也得到军委领导曹钢川的表扬。他看了女兵们布置的展板很高兴,给予高度评价。说图片展板搞得好,图文并茂,这是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教育的好教材,将来送到北京中国军事博物馆长期展出。莫少兴还作为桂林市合唱团的政委带领大伙参加广西举办的唱响中国红色歌曲演唱大奖赛,她以认真负责的精神带领大家以高亢激昂的嘹亮歌声赢得了观众和评委的好评,为桂林市争了光。复员女兵严琪在工厂工作积极,被保送广西大学工农兵学员,由于她表现好成绩突出,在大学期间光荣入党。大学毕业后她要求回工厂工作,结果去了桂林市无线电二厂,由于她工作认真负责,受到职工们的爱戴和好评,后被调到桂林市人大工作,直到退休。复员女兵宁如兰,分到桂林机床厂(电机厂)工作,工作一直干得很出色,后因工厂不景气,于1995年下岗,工厂每月只发给她300元钱,在家庭生活遇到困难的时候,她想起当年自己要求援越抗美和在战场上那些不怕流血牺牲的战友,感到自己比起那些牺牲的战友太幸福了,至少自己还活着。人活着就不能怕困难,自己应当向英雄学习,在困难面前不低头,她发现桂林郊区的农民,养猪买饲料不容易,在女兵战友的帮助下,她自己办起了饲料加工厂,一年四季下农村,为养猪专业户送饲料上门,深受广大群众的欢迎和好评。还有当年在越南战场上先当医疗队员,后又调到师当文工队员的陈惠荣,复员到桂林机床厂后,不仅工作干得出色,她代表厂里演出的文艺节目也很叫响。她创作的文艺作品《五好花开朵朵红》参加了桂林市的文艺演出并获奖,她还参加了桂林市文学剧本创作班,她创作的剧本《五好花开朵朵红》被编入桂林市演出剧本作品专辑《漓江战歌》一书。她和王萍莉入越参战的回忆文章《青春年华战火红》、《青春无悔》被编入《钢铁天盾》一书。受到广大读者的一致好评。
  十个桂林复员女兵还值得使桂林人骄傲的是越南战场的经历,继续影响着她们的命运,她们中的大多数人的择偶对象都倾向于军人。十个复员女兵中有七个人的爱人都当过兵,有的还打过仗。她们结婚,生子,教子有方,她们所生的16个子女,个个都是大学生,如今她们都大学毕业,个个都走上了工作岗位,有的还当上了单位的领导,为国家的经济建设贡献力量。
  十个复员女兵还积极帮助老战友解决难题,得知哪位战友有困难,不论多么遥远,哪怕素不相识,她们都会帮助解决。复员女兵陈惠荣,一天,从黑龙江鸡西市鸡冠区红星乡东太村大学生村官的电话中得知一个名叫余庆海的复员军人,当年是604团5连战士,入越作战八个月后复员回到家乡东太村。因当地有关部门遗失了他的档案材料,这样就无缘享受国家对参战老兵的补贴待遇。已66岁又有身病的余庆海急需找人证明他是参战人员。陈惠荣得知这一信息,赶忙同远在西安的原604团的杨宽让打电话联系,经多方联系,终于找到了余庆海的同班战友,家在沈阳的杨其昌,又联系了几十位战友终于使余庆海一颗无助的心得到了慰藉,2010年余庆海领到了补助款,对战友们非常感谢。
  复员女兵王萍莉病退后,其女孩考上东北大学,她到沈阳照顾女儿期间,联系老战友一起专门到沈阳市英达乡英达村看望张国珍烈士的亲属,使其家人感动万分。她还和家在沈阳的62师老战友吕保顺、陈玉久等一起费尽周折找到当年在越南为抢救落水老人英勇献身的朱魁元家,他已经八十多岁的姐姐见到弟弟部队的战友来看她,止不住热泪盈眶,她和弟弟魁元一小失去父母,是姐姐把他养大成人,是姐姐把他送到部队,后来部队邮来了朱魁元的牺牲证书和一等功臣证书,当时姐姐哭得死去活来。这么多年姐姐打听好多人也没有打听到弟弟死后埋在哪里,多亏同他一起到越南的老战友去越南为烈士扫墓还特意捎来了弟弟墓的照片,这又专门找到家来看望我,老人边说边流泪,在场的王萍莉几人,也都泪流满面……
桂林山水甲天下,十个女兵美名扬。桂林人为此感到骄傲和自豪。当年十个女兵所在部队的战友们也都为她们感到骄傲和自豪。当年文工队的六个女兵和医疗队的四个女兵被指战员们亲切地称为“六朵金花”和“四盏明灯”。正如当年在越南战场上指挥高炮62师指战员同美帝国主义英勇作战取得击落美国飞机101架、击伤79架、活捉美国飞行员10名的老师长袁守范所说的一样:“她们在我师援越抗美作战中,写上了革命英雄主义的一页,她们‘死也要入越参战’的言行,对当时的干部战士们的确起到了巨大的激励鼓舞作用。”
  笔者近两年曾两次专门赴桂林采访十个女兵,及其相关人士。十个女兵的故事生动感人,催人泪下,笔者在采访写作的过程中不止一次的被他们的精神感动的落下眼泪。可以说是她们的精神促使我写出了数十万字的纪实文学《十个女兵的故事》一书。现正期盼着能有援助之手来推动本书尽快问世。笔者在此恭候并致以崇高的敬礼。
  在此笔者向高炮62师的老首长、老战友,向高炮一旅的老首长、老战友,向十个女兵致以崇高的敬礼。祝大家身体健康,长命百岁。
 
 
 

 
 
笔者简介
  张啟珍,男,河南开封陈留人,1968年参军,1969年入党,先后在高炮62师604团任文书、报道员、排长、副指导员、新闻干事、604团宣传股长等职。1987年转业在郑州市人才交流中心工作。先后从事新闻、宣传、摄影、文学创作和人事工作。几十年来积极工作,勤奋创作。曾在《人民日报》、《解放军报》、《解放军画报》、《莽原》、《前进文艺》、《河南日报》等省级以上出版物上发表稿件和文学作品千余篇,三次举办个人艺术摄影作品展,发表中短篇小说、电视剧数十篇,出版有报告文学集《路在脚下》,长篇小说《唐玄奘外传》、《奇人泥猴张》,纪实摄影作品《斗鸡百态》,发表人才理论文章50篇,其人才论文曾在全国人才理论研讨会上荣获特等奖。并主编大型书画家专著《书画魂》上下卷。共八百万字。作品多次获奖,并荣立三等功。
  已创作正等待出版的作品有:长篇小说《子产正传》45万字,中篇小说《高干院里的故事》6万字,正整理待出版的已经发表的中短篇小说、报告文学、今古传奇故事、曲艺作品60篇,汇集《张啟珍文学作品选》50万字。
  纪实摄影作品《马街书会》、《金水河畔声动听》、《黄河壶口》、《放牧曲》、《树的故事》、《庙会掠影》等。现为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书法家协会会员、摄影家协会会员。郑州市职工摄影家专业委员会秘书长,河南省农民书画院院长。
  联系电话:15617757708  13007548898
 

 
热点文章
援越援老出国作战的记忆
第四野战军高射炮部队诞生记
英勇善战的高炮62师
—...
挺进祖国最南端
难忘辽沈战役第一仗
深夜,我们从前线开回“捷姆西”
难忘岁月——秘密赴越作战的中国...
回忆高射炮兵建军初期
战斗在珍宝岛前线的高炮62师
志愿军部队里英雄的高射炮兵
图片推荐
援越援老出国作战的记忆
援越援老出国作战的记忆
《钢铁天盾—高射炮兵第一团诞生60周年纪念文集》
《钢铁天盾—高射炮兵第一团诞生60...
第四野战军高射炮部队诞生记
第四野战军高射炮部队诞生记
关于高炮团的组建过程
关于高炮团的组建过程
网站首页 | 筹建组织 | 技术支持 | 网友留言 | 网站投稿 | 免责声明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2009 All Right Reserved 高炮六十二师战友网 版权所有
总部地址:辽宁省沈阳市沈河区万柳塘路60号 3-9-2 电话:024-24206118 传真:024-84820028 高炮62师战友QQ群:2476129
辽ICP备1000207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