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工63421班同学入学55周年欢聚南京
原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工程学院63421班同学在入学入伍55周年、毕业50周年之际,于2018年10月16—18日欢聚南京母校紫麓宾馆,回首过去,畅想未来,交流思想,密切友情,欢度夕阳红。
55年前,同学们从祖国四面八方来到炮兵工程学院炮兵仪器系指挥仪专业学习,正值青春年少,壮志满怀,誓为国防现代化建设奋斗终生!同窗五载,同学们在一起训练、学习、生活、到部队锻炼,结下了终生难忘的深厚的学友、战友情谊。毕业后,根据国家需要,分配到部队、国防科研院所、兵工厂以及企事业单位。同学们在不同战线不同岗位上为祖国四化建设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可以自豪地说,我们这一生无愧于祖国,无愧于人民!年轻时,大家都忙于工作、事业,加之通信不畅,相互之间沟通联系较少。人生苦短,岁月无情,而今,同学们都已步入古稀之年,常常回想过去,常常思念老同学、老战友。别后五十载,转眼一瞬间,相见如故,思绪万千。短短的三天聚会,同学们在相见时、在座谈会和宴会上、在游览中尽情地拥抱,尽情地倾诉,尽情地畅饮,尽情地欢歌,以表思念之情,祝福之意,互祝夕阳之年更美好、更灿烂、更辉煌!
50年后,故地重游,无不感慨万千!同学们参观游览了母校,顿觉旧貌变新颜。校园高楼林立,绿树成荫,人才辈出,硕果累累,谁不为母校骄傲和自豪!?同学们还游览了中山陵、灵谷寺、牛首山佛顶宫、大报恩寺、鸡鸣寺、台城、玄武湖等景点,观赏了南京城的新面貌。深感这座历史悠久、美丽富饶的文化古城乘改革开放的东风,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确是“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啊!在即将分手的晚宴上,同学及夫人们很兴奋,很激动,情不自禁地唱起了《知心的话儿对党说》、《英雄赞歌》、《牵手》、《夫妻双双把家还》等歌曲。最后大合唱《打靶归来》,歌声洪亮,气吞山河,真是老当益壮,不减当年啊!
这次同学聚会在组委会(王隆明、潘福元、陈汝达、朱森元、陈关雄)的精心策划、严密组织下,在全体参会同学及夫人们的积极支持下取得了圆满成功,达到了预期目的。在此,我们要衷心感谢潘福元、陈关雄、高桂生同学为聚会所付出的辛劳!感谢双目失明的高俊生同学及夫人为每个同学赠送一只南京特产—韩复兴盐水鸭,这一份对同学、战友的深情厚意令人感动和难忘!还要感谢方彩松同学及陈立民同学夫人世兰为同学聚会制作了精美、感人的音乐相册!聚会时间有限,同学情深无限,相见时难别亦难,饱含热泪道个别:再见了,亲爱的老同学!老战友!愿我们深厚的学友、战友情谊地久天长!我们期盼着下一次再相会!
高炮六十二师战友网编辑整理
2018年10月25日
附录:
(一)、聚会照片视频选集
1. 合影 (原炮工四系办公楼前合影留念 )
2. 开会
视频:潘福元同学主持会议并致欢迎词
视频:王隆明同学讲话
照片:
3. 宴会:
视频:
照片:
高唱革命歌曲
4. 观览母校
南京理工大学主楼
南京理工大学南大门
图书馆
兵器博物馆
王泽山院士 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5. 游览景点
中山陵
灵谷寺
牛首山佛顶宫、大报恩寺
台城
玄武湖
鸡鸣寺
南京城一角
6. 探望老首长
1994年10月探望老首长姜培贵主任、谢秩飞主任、孙铨指导员、宋铁军指导员
(二)、音乐相册
请点击→→→ 1. 遇上你是我们的缘 制作者 方彩松
请点击→→→ 2. 南炮工63421班同学会 制作者 方彩松
请点击→→→ 3. 重游故地钟山 制作者 方彩松
(三)、南京理工大学历史沿革
1953.9-1960.6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简称哈军工)炮兵工程系(中央军委,哈尔滨)。
1953.11-1960.6 中国人民解放军武昌高级军械技术学校(中央军委总军械部,武汉) 。
1960.6-1962.9 两部合并,成立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工程学院(军委炮兵,武汉)。
1962.1.5 步兵兵器专业49名师生调往后勤工程学院,军械勤务系407名师生调往后勤学院。
1962.9-1965.6 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工程学院(军委炮兵,南京)
1965.7-1966.3 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工程学院(国防科委,南京)
1966.4-1969.12 华东工程学院(国防科委,南京),退出部队编制。
1970.1-1984.9 华东工程学院(兵器工业部,南京)。
1971.8 太原机械学院轻武器专业调入,
1978.8 西北工业大学航空炮专业调入。
1984.11-1987.10 华东工学院(兵器工业部,南京)
1987.11-1988.6 华东工学院(机械工业委员会,南京)
1988.7-1990.12 华东工学院(机械电子工业部,南京)
1991.1-1993.3 华东工学院(兵器工业总公司,南京 )
1993.4-1999.3 南京理工大学(兵器工业总公司,南京)
1999.4-2008.4 南京理工大学(国防科工委,南京)
2008.6-今 南京理工大学(工业和信息化部,南京)
(四)、南京理工大学简介
南京理工大学是隶属于工业和信息化部的以国防工业为特色的全国重点大学,坐落在钟灵毓秀、虎踞龙蟠的古都南京。学校由创建于1953年的新中国军工科技最高学府——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简称哈军工)分建而成,先后经历了炮兵工程学院、华东工程学院、华东工学院几个发展阶段,1993年更为现名,1998年9月,江泽民同志为学校亲笔题写了校名。在五十多年的建设历程中,学校秉承哈军工的优良传统,凝练出“以人为本、厚德博学”的办学理念,发扬“团结、献身、求是、创新”的优良校风,坚持改革创新,锐意进取,提高质量,现已建成以工为主,理、工、文、经、管、法、教等多学科综合配套、协调发展的国家首批“211工程”重点建设院校及“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高校。是国家设置研究生院的56所高校之一,首批开展自主招生试点工作的22所高校之一。是国家“111计划”高校、“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全国7所工信部直属高校之一。
学校北依紫金山,西临明城墙,校园占地3118亩。校园内曲塘潋滟,佳木葱茏,碧草如茵,景色宜人,与中山陵风景区浑然一体,是修身治学的理想园地。校舍建筑总面积94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23亿元,各类基础设施齐全,后勤服务系统完善。现有实验室59个,各类教学科研仪器设备7.8亿元;图书馆藏有中外文图书文献220万册;拥有2个标准运动场和室内体育场馆等完备的体育设施。
学校设有机械工程学院、化工学院、电子工程与光电技术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经济管理学院、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自动化学院、理学院、外国语学院、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环境与生物工程学院、设计艺术与传媒学院等13个专业学院,建有研究生院、继续教育学院、国际教育学院,并与合作方联合创办了南京理工大学紫金学院和南京理工大学泰州科技学院两个独立学院。学校现有2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4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国家重点学科覆盖的二级学科达9个),5个江苏省优势学科,7个江苏省一级重点学科,26个省部级重点学科;9个国家级特色专业,34个江苏省品牌特色专业,4个国防重点建设专业,4个国防特色紧缺专业;13个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18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点,116个硕士点,以及分布于工、理、文、经、管、法、艺7个学科门类的67个本科专业;此外还具有EMBA(高层次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MBA(工商管理硕士)、MPA(公共管理硕士)和工程硕士学位授予权,并具有外国留学生和港澳台学生的招生权,现有各类在籍生3万余人。
学校具有教授任职资格整体审定权,可自评增列博士生导师。拥有教职工3000余人,其中专任教学科研人员1800余人,其中,两院院士6人(含双聘),“千人计划”国家特聘专家6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讲座教授8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6人,“国家级教学名师奖”获得者3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3人(其中召集人1人),“973”首席科学家4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5人,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183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 入选者7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19人,“江苏特聘教授”3人,国防科技工业“511人才工程”22人,江苏省“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引进计划”2人,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工程”70人,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77人;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2个,国家级教学团队5个,国防科技创新团队7个,江苏省各类创新团队7个。
学校立足培养素质全面的高质量人才,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坚持“宽专业、厚基础,重能力、高素质”的原则,以“人文精神、科学素养、创新能力”和谐统一为目标,构建了特色鲜明的人才培养体系。六十年来,学校以严谨的学风和执着的创新精神累计为国家培养输送了12万余名各类高级专门人才,其中10人当选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许多人成为高校、科研机构、企业和政府部门的领导和中坚,为学校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
学校既是教育中心,又是科技中心,设有50余个研究机构,拥有1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家级技术研究推广中心,1个国家级技术转移示范机构,1个国家级质检中心,6个部省级重点实验室,2个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并以此为依托承担了一大批国家重大科研任务,取得了一批标志性的科研成果。“十一五”期间,学校科技活动经费达26.78亿元;获得省部级及以上科技奖励144余项,其中国家级科技奖励11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3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6项);共发表论文12660余篇,其中,被SCI和EI收录论文数分别达到1562篇、2886篇;出版学术着作281部;获得专利授权456项,各项指标均位居全国高校前列。
为推进教育国际化进程,学校先后与包括世界一流大学在内的近百所海外高校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开展各类交流合作。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学校与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举办了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培养机器人专业硕士研究生;与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等30多所海外知名高校签署了联合培养人才协议,每年选派200多名学生到海外短期学习交流或攻读学位。学校注重与境外高水平大学和科研机构开展科研合作,先后与俄罗斯乌法航空技术大学、白俄罗斯戈梅立国立大学等多所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联合研究中心或实验室,每年来校开展合作研究、讲学等学术交流活动的境外专家学者达400人次之多。
学校与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俄罗斯莫斯科包曼国立技术大学、日本东京工业大学等海外近百所高校建立了国际合作关系,每年邀请数百名海外知名教授学者来校讲学或开展科研合作,提高了学校的国际化水平。学校与多所海外高校开展了联合培养本科生、研究生项目以及学生海外学习体验活动。同时,学校注重与企业、社会之间的联系,成立了教育发展基金会,在海内外校友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共设立各类奖助学金百余项。
新世纪,新征途,南京理工大学将继续发扬优良传统,抓住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机遇,与时俱进,开拓进取,知识传授与人格塑造并重,科研创新与技术转化兼行,以博大的胸襟,宽广的视野,务实的作风,求是的精神,坚定不移地朝着特色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战略目标阔步前进。
(五)、南京理工大学65周年
请点击→→→ 如果不曾遇见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