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发射场卫星测试间,记者看到:进出厂房的所有人,即使是卫星的总指挥和总设计师,也必须履行严格的登记和证件检查手续,不合要求,一律不能上岗。
“这都是为了确保发射场的质量工作不出任何纰漏。如果发射场测试中的质量关没有把住,就等于几年的时间白白浪费,用‘功亏一篑’来形容最合适。”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嫦娥二号绕月探测卫星副总指挥太萍担任着发射场试验队的主要管理协调工作,嫦娥二号卫星在她眼里就像是自己的亲人一样,而质量工作是呵护这位亲人的最基础内容。
以“老”带“新”明确岗位职责
太萍告诉记者,卫星发射试验队共150人左右,人员非常年轻,其中长期工作人员有59人,而剩下的都是短期任务完成后就回工作单位的人员。在这个队伍中,有47人是首次进场,40%左右的人员不到30岁,全队的年龄平均36岁。这些数据无一不在阐释试验队“新”的特点。
为了打好最后的质量保卫战,在试验队组建以后,“两总”系统主要领导认真分析了一下发射试验队的人员构成。“面对这么年轻的一支队伍,要想在发射场把质量做好做到位的话,的确是要经过一番策划。”在井井有条的工作现场,太萍如是说。
针对新人比较多的情况,发射试验队首先考虑的是要把原来进过场的人员的优势发挥出来。为此,发射试验队采用以“老”带“新”的方式,让新人明确到发射场到底要干什么。
发射试验队把所有人员分为4个分队。7月份卫星进入发射场后的刚开始几天,发射试验队并不急于开展卫星测试工作,而是在每个分队中让进过场的“老人”带领没有进过场的“新人”,认真分析岗位工作任务和职责。
在这个过程中,发射试验队对全体技术人员做了岗位人员职责卡的填写和评议,最后再经过“两总”的审查,完全合格者才能上岗。“
在第一次考核中,很多人并没有完全清楚自己进场要做什么,所以职责卡没有填写到位。发射试验队采用互动的方式,让4个队之间互相评议,要自己看,外行人看,然后发挥“老人”的作用,再去看看有哪些不够完善的地方。”太萍回忆当时的情况时说。
最后,卫星型号“两总”对每一个人进行考核,对每一项内容要对答如流,然后才允许上岗。这样,等到大家上岗的时候,每个人的桌子上都有了完整的岗位职责卡,上面对其整体工作情况有个综合的说明,每个人都明确了自己在发射场要做的工作和自己要承担的职责。
记者在职责卡上看到,每位人员要做的每一项工作还被要求具有依据性文件来源,整个工作过程都要记录,要彻底领会贯通依据性文件的内容,并在工作中体现出来。
在发射场的两个多月间,针对一些新增的项目,发射试验队会对其进行评审、修改、完善,最后是“两总”审批,正式文件形成后再进入执行环节。这些新形成的文件要求所有人员结合自己的岗位进行学习和评议,他们的每一项操作及测试结果也都必须和文件上的要求完全一致。
发射试验队根据不同阶段的工作情况,同样形式的职责评议共进行了三次。这样,进过场的技术人员重新理清了自己要做的每一项工作,而新进场的人员也能马上进入角色,质量工作的效果非常明显。
加强培训形成风险意识
7月份嫦娥二号卫星进场的时候,鑫诺六号卫星也处在发射前的发射场测试阶段。于是,同一厂房里出现了两个型号同时测试的情况。
“这种情况下,如果不对进入厂房的人员严加控制,势必造成较为混乱的局面,同时不利于厂房特殊测试环境的保持。”太萍告诉记者。于是,发射试验队认真整理出各项任务的节点,一方面严格控制进入厂房的人员人数,另一方面对进入人员工作的准确性和完成时间的长短提出严格要求,规定哪天完成什么就必须完成什么,绝不允许拖延整个进度。
与此同时,发射试验队为了提高大家的风险意识,也开展了多次风险意识的知识培训。
卫星出厂前都做过风险的识别和预案准备,但在发射场工作的每一个阶段,发射试验队还要复查一次,看看之前有没有遗漏或者没有想到的地方。这个全员参与的活动,让大家重新知道了型号中是以什么样的标准和要求在识别风险、评判风险,怎么样把识别出来的风险进行定位,以及定位到什么样的层次,怎么样进行整星的发射场工作风险评价。
在采访期间,卫星完成了整星的电测试验。接下来的工作如何开展?试验队结合下一阶段的工作内容和要求,召集各个岗位负责人举行工作经验交流会,目的也是让他们对下一阶段的工作内容,提前进行前一阶段的回想和下一阶段的预想。
“我们的目的是让新人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结合工作实际,对质量管理的知识领会更深,促使他们随着工作的进展不断提高能力。”太萍道出了开展这项工作的初衷。
在交流会上,大家对如何开展“双想”工作,进行了广泛而充分的讨论。
交流中,首先是大家自由发挥——个人谈对“双想”工作的认识,有什么建议,自己在本职岗位上准备如何开展这项工作。大家在谈自己想法的时候,也对其他人形成了很好的启发。
大家谈完之后,项目办再结合以往的经验,给大家一个指导性的提示,使在场的每一个人都受到启发,并有很大的提高。“两总”告诉大家,“回想”就是放心活动,让自己放心,让发射试验队放心,让领导放心,让国家放心;“预想”即如何把未来工作中的风险识别到位,措施准备充分。这样,通过这样基础性的质量交流,使卫星的质量得到保障,可靠性得到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