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新浪去岁开通微博平台以来,运营一年有余,用户增长极快。新浪微博和后起的腾讯微博,基本可以说是当下微博江湖里的翘楚。
有一个侧面的例子可以大致看出新浪微博的用户数,那就是与新浪微博合作展开的一款LBS(地理位置信息服务)的应用:街旁。国内做LBS业务的网站不少,比如还有先于街旁的开开。但从alexa排名来看,现今街旁的全球排名已经在2万上下,而开开尚在4万左右徘徊。我个人先试用过开开的服务,后来由于数据不能与新浪微博正常同步而改用了街旁。在街旁未和新浪微博正式合作之时,一周有一个用户发出和我结为好友的请求已属罕见,而今天,一天就有十多个用户要求结为好友。街旁可以从新浪微博平台上获取多少自己的用户,这说明这个平台基石本身,应是一个相当大的用户规模。
最近有传闻说,新浪意图将微博剥离成一个独立子公司,并引入一家网络运营公司,全盘运作微博项目。这个传闻虽然有其原因,但在我看来,并无多大可能。
究其原因在于,过去新浪也做过类似的事,把一个频道性质的项目外包,交由第三方运营,并分享从中获得的利益,比如新浪就曾经外包过“旅游”频道给一个专业的旅游网站。一度新浪还有个类似的传闻,要外包博客频道。这种做法,和新浪CEO曹国伟出身财务而非运营有关。财务专业人士最擅长的就是基于项目的财务运作、外包,对于财务报表的表现有相当大的好处。
但随着以曹国伟为首的新浪管理者对新浪进行了MBO后,形势大不相同了。管理层至少在资本层面上和新浪公司捆绑在了一起,这种捆绑,使得管理层并不会轻易地只追求财务报表上的表现,他们会更在意一些更长远的目标。交由第三方运营的好处在于可能打造出一个不错的微博平台,但坏处是:不能打造出“新浪的微博”。
就微博这个项目,新浪的确成立了一个相对独立的事业部来运作,这同时也反映出这个项目比当年博客项目,更为管理层所重视。新浪微博以名人为切入点,又借了全国两会的契机,一下子火爆起来,从第一步的运营来说,可以说是成功的。
但新浪微博还有相当大的改进之处,新浪微博得名人之利,同样也背了名人的一种负面。它会给人一种感觉,这就是名人玩的地方。而很多网民,天性比较排斥这种印象。故而腾讯微博虽然后发,但借助QQ客户端,从我的观察来看,用户量可能超过了新浪。
我观察的依据是,就我个人使用,我在新浪上远远比在腾讯上活跃,新浪我关注的对象是在腾讯上的三倍,但所谓我的“粉丝数”,腾讯上的却是我在新浪上的两倍。
如何将新浪微博平台从一种高高在上的名人的玩具这种形象降下来,让它从大众的认知上变成一个是网民都愿意参与的平台,这是新浪需要花很大力气运营的地方。这一步,不是出一个什么功能,花上个十天半个月的广告密集宣传,就可以做到的。在我看来,没有一年半载的扎实运营是绝对达不成。
某种意义上讲,这个产品还相当不完善,而在这种不完善的时刻,新浪就剥离微博平台,让它独自放飞,显然可能性很小。
另外一点在于,新浪微博对于新浪整体网站的支撑没有体现出来。我注意到,微博和博客采用了一个“通行证”的战略,也就是如果你在新浪微博平台上是登录状态的,那么当你访问新浪博客上的一篇博文时,你也是登录状态的——这就为新浪收集用户访问数据,进行用户行为分析,提供了最客观的数据支持。如果整个新浪平台都使用这种通行证战略,那么新浪对于它的访问者,就会有更好的分析,这也就意味着它可以更有效地调整内容策略以及广告策略。
新浪微博总共上线时间才一年,有理由相信它的这种数据收集还远远不到可以得出某些关键结论的规模。新浪还需要继续试探,继续积累。就在这个当口,从整体网站运营角度来说,剥离新浪交给第三方,是相当不明智的。
故而,无论从最高管理层的期望,还是微博本身,还是从整体网站运营的角度,新浪微博独立展翅飞翔的日子,还早得很。(作者执教于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设计学院,新媒体、互联网观察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