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8月4日电(记者白洁纯、吴雨)银行收费项目随意增加、手续费动辄翻番……银行业这些“强势”行为,引来社会各方争议和消费者的不满。日前,银监会明确提出,要求各商业银行进一步规范服务收费行为,并及时整改。在遭遇“霸王条款”时,消费者完全可以对不合理收费说“不”。
数据显示,随着商业银行业务的拓展,面向客户的银行服务从2003年300多种发展到目前的3000多种。服务种类和产品不断翻倍的同时,收费也开始增加。存折挂失费、清点零钞费、重置密码费用、柜台打印对账单费等收费项目层出不穷,同城跨行手续费等服务费用涨价马不停蹄。
对此,消费者怨声载道,银行业却常常搬出“规定”搪塞。这些仅从自己行业角度出发的“内部规定”,往往对百姓利益熟视无睹。百姓在面对这些垄断行业的“内部规定”时,往往势单力薄,难以抗衡。在遭遇“霸王条款”时,百姓迫切需要权威部门出手干预,为消费者说话,对不合理的收费说“不”。
8月3日,银监会发布通知,要求各商业银行进一步规范服务收费行为,立即开展服务项目的清理工作。其中,对违反规定的收费项目,要立即停止收费;对存在较大争议的收费项目,要对收费项目和定价水平的合理性进行评估。
国家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也于日前表示,考虑到我国国情和商业银行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在制定或调整涉及公众利益的服务收费项目时,应当统筹兼顾,并广泛征求有关方面意见,审慎调整有关收费标准。
其实,银行收费、服务涨价之所以屡遭诟病,关键在于国内银行业长期存在中间业务定价机制缺失的问题。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表示,根据国际经验,国外很多知名商业银行往往都有一套定价模型和机制,能够根据业务成本情况和市场供求、客户分布状况,计算出合理价格。相比之下,由于国内银行业定价机制缺失,简单因为取款人增多、成本升高等原因提高服务费用往往会被认为理由不充分,而且也易导致服务价格可能过于体现银行的主观意识。
此外,银行收费信息披露不充分也是引发争议的重要原因。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赵锡军认为,价格上涨不应该只考虑行业自身的涨价愿望,面对与百姓联系密切的服务收费项目时,更应该多考虑到客户的承受能力。“为什么涨价,涨多少合适,都应该与客户及时沟通,有效地将信息披露给客户,这也是银行亟待提升的服务之一。”
目前,全球前1000家大银行中,我国已有84家,虽然银行资本额只占1000家银行的9%,但获利却占25%。银行在赚钱获利的同时,也应兼顾社会责任。
银行业与民众关系密切,涉及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作为肩负公共服务责任的商业银行,更不能简单地以增加各种收费作为提升业务收入、降低运营成本的手段。
|